4008-888-888

新闻

丰收时节,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景古镇的95后新农人赵皎最近在微信朋友圈晒出“果实”——两种和汽车方向盘直径一样长的新品种辣椒。
这是

您当前位置>首页 > 新闻 > 公司新闻 >

甘肃:青年当“排头” 产业新气象

发表时间:2023-09-25

文章来源:admin

浏览次数:

丰收时节,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景古镇的95后新农人赵皎最近在微信朋友圈晒出“果实”——两种和汽车方向盘直径一样长的新品种辣椒。
这是他连续3年做实验的结果。自2020年步入农业赛道以来,赵皎每年都会拿出占总承包面积5%以上的田地,种植他从各地引进的蔬菜新品种,同时杂交改良、自己育种;后来,他建起成本更高的蔬菜大棚,也会专门留几个棚做实验。
这让赵皎一度遭受“非议”。有人好心提醒他,“棚里的菜已经抽薹开花,卖不出去了”;还有人看笑话,觉得“这小伙子种地不图挣钱,就是在胡闹”。赵皎不管,依旧“我行我素”。
“新品种是否能大规模种植还有待观察”,赵皎却很自信,他认为,“这或许会在将来成为新的收入增长极”。
他觉得,“创新”是年轻人最该做的事,“用我们脑子活、爱探索的优势,推进产业加速发展。”
行走在陇原大地,有很多年轻人怀抱类似想法——身处欠发达地区,要敢想敢干,实现跨越追赶。与此同时,甘肃各地提出一系列优惠政策,支持青年当“排头”,探索创新,为产业发展带去新气象。
田野上接过乡村振兴“接力棒”
赵皎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他创业赶上了康乐县调整产业结构、大力发展高原夏菜的好时机,“一来就享受‘种植高原夏菜每亩奖补500元’‘建设大棚每座补贴1万元’等优惠政策”。
正是这些扶植,让赵皎创业更有底气,也让他创办的甘肃陇源锦鸿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起步稳、发展快。
尽管才26岁,这已经是赵皎的第二次创业。在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读书时,他就成为当时比较火的“共享纸巾”项目的地区代理。初次尝试,锻炼了赵皎的能力,帮他理清了自己的志向,“我在农村长大,学了农学,最有感情的还是农业,在这个领域也最有优势。”
在校期间,他便以新型农业为科创对象,参与多次创新创业比赛。大学毕业后,他入职一家甘肃龙头农业企业,担任了1年多时间的厂区技术员。一直到心里有了把握,他才四处选址,落地创业想法。
康乐县地势高寒、气候凉爽,光照充足,具备发展蔬菜种植业的先天优势。近年来,该县又将高原夏菜作为产业结构调整、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来抓,出台一系列奖补办法。
赵皎“懂行”,2020年,在康乐县景古镇承包了60多亩地,尝试种植甘蓝、花椰菜、辣椒、芹菜等蔬菜。
赵皎(左一)在介绍蔬菜特性。受访者供图
这名年轻创客的到来,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活力。第一茬蔬菜试种成功后,赵皎加大投资,建设暖冬式全钢架蔬菜大棚,棚内配备喷淋及高压雾化系统、精准施肥系统,全过程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;引进河南优质香菇品种及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种子,同时自主育苗……
成效开始凸显。大棚种植,让一年一季的种植模式转变为一年两季甚至一年三季;新设备集喷水、施肥、雾化降温、消毒为一体,最大限度减少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,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,使蔬菜提前上市,抢占市场先机。赵皎还采取“订单”模式,确保精准供给。
当地政府积极与赵皎对接,共创“党支部+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发展经营模式。赵皎名下公司通过土地流转,盘活土地资源,常年雇佣3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;此外,发放种苗给周边合作社及农户,并配有技术人员提供指导,示范引导景古镇及毗邻的莲麓镇农业产业结构做出调整。
此前的质疑、不解很快消失不见,不少人还成为赵皎的追随者,其公司有了182座高标准大棚,带动当地合作社、农户种植高原夏菜1200多亩。
下一步,赵皎还计划建苗厂、做冷链、打品牌,“让心中埋下的农业梦想的种子,开出更美的花、结出更多的果”。
园区里跑出科技强国“加速度”
青春汗水洒在乡村田野,也洒在园区车间。
在甘肃省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,记者看到,兰州睿尔思新材料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睿尔思”)技术总监、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化学博士卫慧波格外忙碌。他要做研究、盯生产,还要学管理、跑市场。
卫慧波所在的企业2022年10月落户兰州新区,今年6月企业完成产线建设,7月正式投产,预估一期产能20吨,二期产能80吨,全部满产后,产值可达上亿元,“进展很快”。
卫慧波同步按下个人成长“快进键”。他说,大西北相对于东部来说,经济没有那么发达,但也能为新企业、年轻人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。
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第五个、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,肩负“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、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”战略使命,兰州新区就“张开怀抱”,引才引智。
卫慧波表示,睿尔思加速发展,得益于孵化基地的培育。
从针对有机发光材料实际应用面临的发光效率低、光稳定性差的痛点,在实验室研发出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,再到看到它商业化应用的前景,“把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”,很长一段时间,卫慧波所在团队都在寻找可以将科研成果落地的地方。
“东南沿海地区,进化工园区的门槛非常高,投资金额基本在5亿元以上,但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采取拎包入驻方式,入驻园区就有标准厂房、仓库、控制室、办公室,还集中供应水、电、蒸汽、氮气、压缩空气等公辅配套。对新企业很友好,能够让它们轻资产入驻、投产。”卫慧波说。
在立项、可研、环评、安评等手续的办理上,工作人员帮入驻企业盯时间节点,沟通协调。睿尔思厂房建设的末期,还有7人上门刷油漆、打扫卫生等。
与此同时,兰州新区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、医疗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照顾,让大伙儿能心无旁骛投入工作之中。
卫慧波在做实验。受访者供图
卫慧波和同事迎来挑战,要将瓶瓶罐罐里做的实验变成成熟的生产线。一些生产中用到的大型的反应釜、离心机、干燥设备,他们在实验室里压根没有接触过,但所有人还是拼着一股劲儿去干。
通过和设备厂家、设计院、施工队无数次的沟通,最终,他们创新设计了一整套自动化控制高温隔氧反应装置,实现具有高发光效率(大于90%)和极佳光稳定性(5000小时不衰减)发光材料的低成本产业化制备。
“目前,公司生产线稳定运行,出产的新材料主要添加在农用塑料大棚膜中,使用1年仍有转光效果。”卫慧波介绍。基于山东、河北、江苏等地的大田实验结果也显示,这种膜比普通膜可使草莓、茄子、番茄、青椒等蔬果在提早上市的同时增产10%-30%,维生素C含量增加约20%,间接让种植户每亩增收3千至5千元。
“甘肃是农膜需求大省,是我们团队接下来要布局的主要市场之一”,西北的市场空白也让卫慧波很有信心。他说,他们会结合甘肃使用地膜较多的实际情况,增加地膜产品的开发,并且提高转光农膜的光转换的效率、使用寿命。目前,他们已经在酒泉等地做过调研、推广,正在和甘肃本地农膜企业对接。
团队还将借助甘肃富有的风光资源,探索发光材料在光伏领域的应用前景,利用发光材料光转换的性质,把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转换成发电效率更高的红橙光或者蓝紫光。
乡村振兴和“双碳”战略的实施,让卫慧波觉得自己的事业很有意义。他说,像他一样的创业者,得到越来越多的机遇,“没有理由不努力、不拼搏”。
机器轰鸣、车辆穿梭,在兰州新区,繁忙景象随处可见。记者了解到,仅在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,像睿尔思一样的入驻企业108家,涵盖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、农药中间体、兽药中间体、日用化学品、信息化用品、化学试剂、高分子材料、催化剂、助剂和添加剂等化学品产业门类,落地产品558种,其中,打破国外垄断产品18种,替代进口产品91种,为科技强国建设源源不断贡献智慧力量。

相关案例查看更多